
吴芳身兼江门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与企业高管,秉持“双岗建功”理念,在产业与履职领域成果丰硕。产业上,她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助力企业登陆科创板,为新能源材料产业夯实基础;履职中,依托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提出多项涵盖产业升级与园区配套的建议,通过定期接待、定向调研与定时跟进,有效推动员工宿舍搬迁、污水处理厂建设、消防救援站建设、医疗配套升级、教育资源优化等民生与产业项目落地,以“三融三促”模式为地方发展与群众福祉贡献力量,彰显人大代表担当。
以建议为笔,绘就产业发展蓝图
吴芳发现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但要做大做强,需政府在关键要素上给予支持。她结合自身在新能源材料产业的深耕经验,提出《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 促进江门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政府向新能源电池产业倾斜土地指标,合理分配能耗指标以保障企业环保合规生产,同时在环保指标上严格把控并为企业提供清晰标准与指导,助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此举能培育本地企业、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江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企业研发核心成员,吴芳深刻体会新能源企业面临的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市场竞争压力,清楚江门新能源产业的优势与短板,为其以产业链思维履职奠定基础。结合企业科研转化经验,她提出《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建议》。建议从政策与金融支持、完善园区配套、应对产业趋势三方面发力:呼吁政府拓展融资渠道、减费降税;推动园区交通、水电、生活配套优化;建议企业巩固核心技术优势,加大固态电池等研发投入,强化上下游协同,提升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与竞争力。该建议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明确方向提供参考,助力江门新能源产业链在全球竞争中立足。这个建议获评2023年度江门市人大代表优秀建议。
以联络站为翼,搭建民意沟通桥梁
2021年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后,吴芳将其作为履职重要阵地,构建民意收集与问题解决的高效闭环。
每月2日,她固定到联络站参与驻站接待,与企业员工、周边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并详细记录安全隐患、交通噪音等诉求,让群众感受到声音被重视。每季度,她聚焦产业链痛点开展定向调研,如针对园区环保设施不足、员工宿舍等问题开展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多方交流,认真听取企业和员工需求,提出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考虑到化工园区特殊性,吴芳开辟“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意见:线上通过“数字人大”,线下在联络站设 “意见箱”,两年间累计收集47条意见建议,且全部办结,联络站成为“民意直通车”。
精准发力,攻克民生与产业难题
(一)解员工安居忧:从隐患排查到 “安心家” 落地,筑牢产业稳定根基
2022年初,吴芳以代表身份深入园区企业走访时,察觉约500名员工长期居住于化工区宿舍的重大安全隐患。她当即以代表履职为抓手,主动牵头对接镇人大,约见应急管理部门反映问题;随后3次全程参与镇政府组织的部门、企业协调会,结合员工需求与园区规划,提出“易地集中安置+生活配套完善”的针对性方案。在她的推动与跟踪下,2022年3月底,全体员工顺利搬入新建员工住宅小区,不仅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更让员工实现“安居”到“乐业”的转变,为企业留住劳动力、稳定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补环保发展短:建三方联动机制,以污水治理赋能绿色产业升级
深知“绿色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吴芳密切关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发展动态。随着集聚区招商推进、企业批量入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投产的“卡脖子” 问题。她率先推动建立“人大代表+职能部门+施工单位”三方联动机制,2023 年牵头组织代表视察组开展4 次专项调研,精准锁定原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不足、工艺落后、不达标环保标准”的核心问题。
为拿出科学解决方案,她主动邀请环保专家开展技术论证,明确“提升处理规模、采用先进工艺、执行广东省最严水质标准”的改造方向;同时持续监督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施工中的用地、技术难题,推动项目提前竣工投用。如今,该污水处理厂已服务27家企业,助力企业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实现“生产污水—专业处理—回收再利用”的绿色闭环,为集聚区打造“环保达标、产业优质”的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三)筑安全防护墙:以消防建设为抓手,守护园区产业与群众安全
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产业升级后,高精尖企业集中带来的安全风险管控压力剧增。吴芳将“保障园区安全”作为履职重点,一方面紧盯古井消防救援站进驻进度,另一方面推动园区专属消防救援站建设。她带领代表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安全生产痛点,同时倾听周边居民对安全保障的迫切期望,收集一手诉求与建议。
基于调研结果,她多次组织专题座谈会,邀请消防专家、园区管理方、企业代表共同会商,结合各方意见优化救援站建设方案。最终,古井消防救援站按特勤标准提前建成并进驻,不仅强化了园区初期事故处置能力,更显著提升企业消防安全风险防范水平,切实守护了园区产业发展成果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通健康保障路:升级医疗配套,破解园区职工与居民就医难题
随着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发展、常住人口增加,古井镇卫生院“就医条件差、体检能力弱”的问题逐渐凸显。在联络站接待群众中,吴芳收到职工与居民反映:卫生院医疗用房陈旧拥挤、科室布局混乱、老年人就医“爬楼难”,体检设备老化、项目单一难以满足需求。
她立即联合驻站代表开展实地调研,逐一对卫生院用房面积、设备配置、科室分布等细节记录梳理,随后组织专题研讨会,厘清问题清单与改进方向。在她的推动与协调下,古井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改造项目顺利启动:不仅翻新建筑、优化科室布局,更增设医用电梯解决老年人“爬楼难”,将四楼升级为中医特色理疗科,新增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真正打通服务园区职工与当地居民的健康保障 “最后一公里”。
(五)固人才培育本:优化教育资源,以“教育安心”促“产业留心”
秉持“产业发展靠人才,人才留住靠保障”的履职理念,吴芳将园区职工子女教育问题列为重点。随着外地人才扎根集聚区,“子女入学难、入学远”“校园设施落后”等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影响人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针对官冲小学设施陈旧的问题,她组织驻站代表实地考察,精准发现“运动场雨天积水、学生午休条件差、食堂狭小”等痛点。为推动问题解决,她主动牵头联络古井镇教育促进会,凝聚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全力推动学校改造升级:将原有运动场改建为标准化塑胶场地,优化教室布局实现学生“平躺睡”午休,扩建食堂改善就餐环境。这一系列举措,让园区职工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彻底解除职工的 “后顾之忧”,显著增强人才归属感,最终形成“产业发展吸引人才—优质教育留住人才—人才集聚壮大产业”的良性循环,为集聚区长远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多年来,吴芳以“产业链参与者”与“人大代表”双重身份,在产业一线与履职现场搭建桥梁。她总结提炼出“三融三促”履职模式:一是融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促企地和谐,解决员工住宿、园区环保等问题;二是融科技创新与政策落地,促动能转换,结合企业需求推动政策精准落地;三是融代表履职与链条协同,促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作为人大代表,吴芳始终牢记使命,既是企业发展的“领航员”,更是群众利益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