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人大代表履职责任,提升为民服务效能,区人大常委会会城街道工委以“一中心两专业六片区”9个代表联络站为载体,将111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51个村居大网格。在常态化“进站”履职活动的基础上,拓展代表“入网”与基层治理交融服务群众的“两个全覆盖”行动,打造“网格连万家,代表传民声”特色品牌。
联网通格,夯实“三定”制度建设
有地找“说法”、诉“衷肠”,是代表联络站存在的意义。站点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
区人大常委会会城街道工委坚持实行定时、定点、定人“三定”制度。联络站接待室安排驻站代表轮值,每月固定时间开展活动,提前做好活动公告,让驻站代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探讨当下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堵点问题。如在城区交通拥堵治理专项工作中,圭峰、明兴、城西、碧桂园等片区人大代表以联络站为平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邻里议事会”“接待群众日”等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及时整理形成22条建议,反馈到交通部门;在开展执法检查监督工作中,采用座谈、走访、视察等方式积极督促职能部门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并实时向群众反馈,推动民生问题解决,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确保群众揣着期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去,搭建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强网固格,提高“三常”工作实效
区人大常委会会城街道工委以中心联络站主阵地为引领,形成“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的工作常态,织密“一张网”,辐射带动其他片区联络站代表“进站入网格”,履职为民“零距离”。
一是“网汇民声”惠民生。充分利用“数字人大”线上平台与代表联络站线下平台相结合,引领代表在碎片化时间里高效履职。2024年,圭峰会城通过网上履职开展代表活动50多次,及时跟进、办结了群众网上提出的意见建议7条。
二是“网格联动”办实事。发挥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社会治理网格联动,通过人大工委牵头、网格联动、代表监督,召开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现场会,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现场跟进协调、高效处理解决了北园新村经常水浸、浐湾社区护坡安全隐患、李文达中学门前环境卫生整治、新会大道西与新粮公司路口交通安全隐患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效果显著,体现了代表“民声”回音壁作用。
提网升格,激活“三进”工作动能
围绕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的高质量发展新会标杆,区人大常委会会城街道工委坚持将开展代表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三进”活动与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形式相结合,一体化推进代表“三进”活动与民生实事、代表建议、阵地建设相互促进,引导代表主动与所驻网格的网格员、党员等组建治理团队,充分发挥集体优势,积极探索破解制约城乡经济发展等问题的方法,推动了城南工业区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工程和七堡村Y199公交站点及周边人行道升级改造工程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此外,以天马、茶坑、西盛、潭冲等13个村居网格为基点,开展调研《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政策法规实施情况,及时收集基层组织以及群众的意见建议,发展独具特色的农文旅项目,利用代表资源优势,做项目穿针引线人,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打造乡村特色文旅打卡路线,强化乡村旅游、古建文物、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不断为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会城街道工委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667人次开展“进站入网格”履职活动134次,接待(联系)群众700多人次,共收集群众意见398条,当年办理378条,形成并办结的代表建议8条,为民办实事好事30多件。“进站入网格”已成为会城街道人大代表深入解民情、充分听民声、广泛聚民智的重要履职平台,彰显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履职脚步不停歇,勇担使命践初心。区人大常委会会城街道工委将持续深化代表“进站入网格”工作,紧密融合“线上+线下”履职方式,积极推进数字人大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深化代表履职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代表主动作为、争先创优,凝心聚力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奋力谱写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