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光临新会人大信息网!   今天是
1
首页|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决议决定|人事任免|人大新闻|工作动态|代表风采|自身建设|法律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司前镇人大:凝聚代表力量,为民履职解难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0

清晨的司前镇石名村,新安装的路灯在薄雾中渐次熄灭,早起的村民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曾屡遭水浸的海窖村农田里,新启用的排涝泵站正静静守护着青苗……这些变化的背后,跃动着人大代表履职的轨迹。近年来,司前镇人大以“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进站入网格等多元履职方式为抓手,深耕民生一线、主动担当作为,在城乡供水提质、园区排涝治理、民生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中集民智、强监督、促落实,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全镇高质量发展凝聚代表力量、贡献人大智慧。

聚焦民生福祉

持续调研监督,精准落实“见实效”

司前镇的饮用水一直以潭江水作为水源,溶解氧和氨氮等指标长期处于三类水和四类水之间,水质欠佳。为了全镇的供水安全和供水质量,司前镇人大代表不遗余力地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连续10多年多次向区、镇人大及新会公用集团提出意见建议。2023年,通过代表们的共同努力推进,石步村、石乔村停止自行制水,司前镇实现了管网供水一体化,但与区政府提出的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尚有一定距离。为了让群众能喝上优质水,司前镇在2024年5月召开了人大代表约见镇长座谈会,邀请新会公用集团的负责同志参加,共同商讨供水管网建设问题。2024年下半年,司前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就接驳西江水问题积极奔走,在新会区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多次联系国资委、新会公用集团等进行协调沟通,目前已经查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督跟踪力度,力促司前人民早日用上优质生活用水。

主动履职尽责

勇担时代使命,激发代表“新活力”

司前凤山湖园区位于司前镇北部,未开发前是一众小山丘。司前镇地势北高南低,随着园区开发,每逢大雨,河水暴涨,夹杂泥沙冲刷,园区南面海窖村等几个村庄经常受浸。

园区排洪河道下游的石名、兴篁、天等村的人大代表知道此事之后,主动走访了水利部门和一些年长的村民,了解附近村庄历史水文及现状受浸情况,向镇中心联络站反映村民意见。随后,镇人大组织约请了凤山湖园区管委会的负责同志协商解决。经代表们和管委会的同志实地调研,分析集雨面积、雨量及洪水的走向,与设计单位协商,提出了清淤拓宽下游排洪河道,安装强排防涝泵站等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方案通过后,人大代表主动进村入户向群众解释整改方案,征得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目前工程已经全面完成,2024年村庄没有受到水浸影响。

强化跟踪督办

完善监督机制,做实项目“全过程”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程监督作用,镇人大实行“一团一监督”制度,形成“一月一提醒、一季一报告、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评议”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代表开展民生专题视察和调研活动,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通过“建档、督办、办结、反馈”四步监督闭环方法,常态化、全覆盖监督检查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

在人大代表的多次督导下,投资7000多万元、因工程款不到位而延误工期的黄鱼滘水闸在2024年终于完工,与同年完工的第六冲水闸相辅相成,为龙湾河沿线农田提供防洪、灌溉、排涝等重要功能;投入850万元的天等河排涝泵站已完工运行,解决了上游7个村的水浸“老大难”问题。

2024年,司前镇人大组织市、区、镇三级代表开展视察监督活动19场次。全年各项民生实事共投入5335万元,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及尾水治理项目,覆盖5055亩鱼塘,大幅改善鱼塘养殖排放尾水的水质,减轻对潭江牛湾断面周边水体的污染;污水管网四期工程大幅提升司前圩镇范围区污水收集及处理能力。

立足中心大局

拓展服务维度,诠释代表“新作为”

石名村松林村小组村道因缺少建设资金,一直无法安装路灯,镇人大代表进网格接访获悉情况后马上开展实地调研和走访,收集群众需求向镇政府提出意见建议。人大代表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主动走访石名村企业,发动企业给予支持,共收到热心企业捐款8万多元。路灯顺利安装并亮灯,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受此启发,司前村前锋路也以同样的方式安装上明亮的路灯。

在提升绿美建设方面,三级人大代表踊跃参与镇人大代表林认捐活动,共捐款9300元。同时,23名区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区人大代表助力绿美新会认捐活动,共捐款6300元。

人大代表还将热情与责任延伸至“百千万工程”的建设之中,配合政府培育典型镇村各项软硬件建设。对美丽圩镇客厅、美丽主街以及美丽庭院等建设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各个项目的总体规划、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推动“百千万工程”见成效。




 
 
请使用浏览器IE6.0或Netscape4.7以上,1024*768分辨率来浏览
主办: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
地址:江门市新会区新城区同庆路1号 邮编:529141 电话:0750-6390354    传真:0750-6390418  电子信箱: xhsrd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