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家门前被淹过几次?积水最深到哪儿?”人大代表冒着细雨,踩着没过脚踝的污水,在亿利大道南岸路段水浸黑点现场询问村民李伯。顺着群众指引,代表们手持标尺测量不同区域积水深度,俯身查看被淤泥堵塞的排水井,甚至徒手清理覆盖在排水井盖上的枯枝杂物。
倾听民声:直击积水痛点,守护百姓出行安全
今年以来,双水镇南岸路段因持续强降雨多次发生严重积水,最深水位达0.8米,导致周边3条村近千户居民出行受阻,暴露出该区域排水系统承载能力不足、管网老化淤塞、应急排涝设施缺失等问题。
人大代表经过多次走访易涝路段,针对群众多次反映的雨季道路严重积水问题,人大代表主动下沉村庄道路,实地走访蹲点水浸黑点路段,与沿街商户、居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积水对日常生活、交通出行造成的安全隐患及经济损失,记录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积水面积、退水时长等数据,并于今年初镇十七届人大九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亿利大道南岸段完善排水沟的建议》。
履职尽责:紧盯项目进度,推动政府高效落实
以“惠民生、解民忧”为导向,双水镇人大主席团在收集到代表建议后,联同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马上召开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和代表建议交办工作会,把“民生答卷”交办给镇政府。
“排水改造工程的沉井安装在公路边是否合适?”在积水最严重的十字路口,人大代表直接向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人发问。会后,人大代表马不停蹄到现场约见了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和应急管理等部门负责人,要求其压实主体责任,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相关部门当场承诺“倒排工期、专班推进”,并建立“人大代表+部门+施工方”三方联络机制,每周通报工程进展,确保排水设施改造工程在汛期前完工。
长效为民:构建共治机制,筑牢民生安全防线
为杜绝“年年整改年年涝”的顽疾,人大代表建议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监管”长效机制:一方面推动政府完善乡镇村庄规划,将排水设施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联合村委会设立“民生观察员”岗位,发动群众参与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隐患。此外,代表们计划将水浸黑点治理纳入人大常态化监督议题,通过季度视察、专题询问等方式跟踪问效,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切实推动“民生痛点”转化为“治理亮点”。
从暴雨中躬身测量积水深度的标尺,到大会上提交反复打磨的建议方案;从持续一小时的“马路办公会”,到城镇规划中永久定格的排水廊道——这场水浸黑点治理攻坚,都在群众建言、专业论证、政府落实的闭环链条中,写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