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大鳌镇人大代表始终扎根基层,紧扣民生关切与发展大局,积极履职尽责。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实地视察、建言献策、跟踪监督,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同时,持续聚焦防灾排涝等关键民生问题发力,为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生产安全贡献力量,书写了履职为民的生动篇章。
溯源解难:电排站升级改造破困局
2022年,大鳌镇人大代表在深入调研中发现,全镇35座电排站中,有10座建于1955-1965年间,设备老化严重、零件缺失、建筑物开裂倾斜,不仅难以应对特大暴雨排涝需求,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针对这一紧迫问题,代表们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并在区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对大鳌镇电排站升级改造的建议》,详细阐述电排站升级改造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该建议得到区政府及区水利局的高度重视,并逐步推进电排站的升级改造工作。至2025年6月,大鳌镇已有5座老旧电排站基本完成重建,2座正在施工中。这7座电排站覆盖集雨面积达12023亩,总投入建设资金3525万元。剩余3座也将视后续情况推进改造。电排站的升级显著提升了区域排水能力,有效缓解了内涝问题,为大鳌镇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实地攻坚:直击“水浸街”痛点
代表们不仅建言献策,更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多次实地视察镇内“水浸黑点”,倾听群众心声。面对居民“一下大雨家里就进水”“店铺堆沙包无法营业”“孩子上学受阻”的无奈,代表们详细记录,并实地勘察排水管网、沟渠等设施,发现管道老化堵塞、沟渠狭窄等问题。
基于扎实调研,代表们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老化管道,及时对排水管清淤。为推动落实,他们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和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商对策。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专家提供科学合理的排水规划方案,代表结合实情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方案形成后,代表们持续跟进监督,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在他们的有力推动下,多个水浸黑点得到有效治理,水浸街现象大幅减少。
前瞻布局:完善防灾排涝体系应对新挑战
尽管电排站改造取得成效,但2025年,代表们敏锐察觉到,面对气候变化下极端天气增多,大鳌镇原有的排水设施仍存短板。特别是中心河区域7个村级电排站将属地片区雨水抽排至中心河后,仅靠一座镇级电排站(一河泵站)排往外江,能力不足,易引发内涝,对镇内群众安全及养殖户生产等造成较大影响。
为此,代表们再次深入调研,在区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健全完善大鳌镇防灾排涝体系的建议》,直指排涝瓶颈。该建议得到区水利局积极回应,为解决持续强降雨叠加外江水位高于内河水位期间排涝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大鳌镇防灾排涝体系,计划在中心河范围新建一座中型电排站,并将其争取纳入区级水利发展“十五五”规划中实施。
从2022年推动电排站升级改造,实地解决“水浸街”难题,再到2025年前瞻性提出完善防灾排涝体系建议,大鳌镇人大代表始终心系民生福祉,步履不停。他们的持续努力,不仅显著改善了当地的防灾排涝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为大鳌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百千万工程”的新征程上,大鳌镇人大代表将继续立足全局、精准履职,助力擘画更加安全、繁荣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