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新会区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省委、市委、区委部署和号召,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疫一线,以“清积水、灭蚊虫、强宣传”为核心,通过“清障、消杀、宣传”多维发力,多措并举开展专项防控工作,全力守护辖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精准督导,压实防控责任链
连日来,新会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靠前科学指挥,每天带队前往包干村(社区)督导检查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根据各区域地理位置和蚊媒应急监测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防蚊灭蚊措施落实。
在日间检查中,他们重点检查里街暗巷、老旧房屋、农贸市场等场所的环境卫生整治,深入排查蚊虫孳生地清理情况,督促村(社区)及物业单位对公园绿地、农贸市场等成蚊密度较高区域实施精准、规范的药物喷洒消杀,对小区内闲置地垃圾堆放、闲置别墅积水等难点问题,通过约谈开发商等责任单位,现场反馈并督促整改,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从源头上遏制蚊虫繁殖。
夜幕深沉,防控工作并未停歇。他们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召开防控工作复盘会议,系统梳理辖区当天防蚊灭蚊工作成效,传达上级会议部署及文件精神,全面复盘防控工作并进行风险研判,剖析薄弱环节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和工作建议,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党员下沉,织密健康防护网
基孔肯雅热疫情警报拉响后,区人大机关党员干部迅速组建志愿服务队,全员下沉江咀村等防控前线,昼夜不停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用“白+黑”的实干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晨曦初露时,志愿服务队便活跃在街头巷尾。“阿姨,空花盆要倒扣着放,不然容易滋生蚊虫。”党员干部走街串巷,张贴宣传单张,统一开展“敲门行动”,深入到辖区商铺、住宅等重点区域,认真排查花盆托盘、废弃容器等积水点,一边帮居民清理积水,一边讲解防蚊要点。夜幕降临后,他们利用晚间居民在家的时段,带着宣传册走进小区楼道,向居民派发灭蚊片,用当地方言讲解基孔肯雅热的预防要点,让“清积水、防叮咬”知识深入人心。
区人大机关抽调了3名党员干部,加入区防蚊灭蚊消杀党员先锋队。在防蚊灭蚊一线,他们无惧高温“烤”验,身背沉重的消杀设备,穿梭在辖区的垃圾桶旁、下水道边、公厕内外,对每一个蚊虫易滋生的角落进行地毯式药物喷杀,用汗水阻断疫情传播的潜在路径。
与此同时,各镇(街)人大也积极行动、同步发力,人大干部联合各村(社区)干部、驻村干部主动带头翻坛倒罐清积水,走街入巷积极发动群众参与防蚊灭蚊工作,清除卫生死角和蚊媒孳生环境。
代表联动,凝聚群防群治合力
区人大常委会向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关于号召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倡议书》,号召代表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担当,在防控一线亮明身份、担当作为。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纷纷响应,立足岗位优势,化身“实干先锋”“科普使者”“监督卫士”,用多元行动筑牢群众健康的“防护屏障”。
基层人大代表发挥“人熟地熟”优势,高效组织动员。比如,大泽镇人大代表走进田间地头、村街里巷,挨家挨户敲门走访,手把手指导独居老人翻盆倒罐,用方言土语讲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预防要点,把防控课开到村民家门口。崖门镇、大鳌镇人大代表借助无人机进行低空巡航,精准识别楼顶的“积水黑点”,依据航拍数据及时安排人员疏通屋顶排水管道和清理积水,极大提升灭蚊覆盖面和时效性。沙堆镇人大代表开启“边宣传、边接访、边解难”的模式,将接访桌“搬”到防疫现场和群众身边,主动收集居民关于环境卫生、蚊虫消杀、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现场处理;对需要上级支持的意见,认真记录整理,及时反映,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企业界人大代表积极整合资源,协调灭蚊物资,带领职工共同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比如,区人大代表孙慧建带领志愿者队伍,与崖门镇甜水村党员干部共同开展清理蚊虫孳生环境等工作,助力织密乡村公共卫生防护网。三江镇企业界人大代表在了解到一线急需消杀和防蚊物资后,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动员身边爱心企业加入支援行列,陆续捐赠高效灭蚊药剂、背负式喷雾器、大型消杀机等专业设备,并募集善款22万多元,筹集清凉饮料和矿泉水共计300箱。
医疗卫生领域人大代表则充分发挥专长,在病例筛查与健康宣教中担当骨干。比如,区人大代表朱茂华在选区设临时咨询点,为居民提供病例筛查服务,并详细解读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危害、典型症状以及实用的居家防护措施,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从城区街巷到乡村角落,新会区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用担当与行动,在蚊媒传染病防控一线筑起坚实“安全盾”。这份守护,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点赞;这份责任,还将在常态化防控中持续彰显,为守护家园安康贡献更多人大力量。